简介
特应性皮炎又名特应性湿疹,曾称为“异位性皮炎”、“遗传过敏性皮炎”,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临床上以皮肤干燥、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点,常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。
病因及危害
病因目前尚未明确。常反复发作,夜间瘙痒严重,可影响睡眠,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、工作和学习。
预防
尽量避免接触致敏源,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,可能减低特应性皮炎的患病风险。
1.尽量母乳喂养,减少婴幼儿出现过敏。
2.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,减少尘螨、动物毛、花粉等变应原。
3.注意饮食,避免食用易产生过敏的食物,如鸡蛋、牛奶、大豆等。
4.控制自己的压力,避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,放松心态,避免皮炎的发作。
症状
不同个体的特应性皮炎的症状有很大的差异,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、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。
好发于手、手腕、脚、脚踝、颈部、躯干、眼睑、肘窝和腘窝(即肘部和膝盖的弯曲处),以及婴儿的面部和头皮。
特应性皮炎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特点,可分为三期:
婴儿期(出生~2周岁):又称“婴儿湿疹”,首先在面颊部出现红斑、丘疹、丘疱疹,密集成片,皮损呈多形性,境界不清,搔抓、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、渗出和结痂等。皮损可迅速扩展到头皮、额头、颈部、四肢等。瘙痒剧烈,常引起婴儿哭闹、睡眠不安。病情时轻时重,一般可在2年内逐渐好转、痊愈。
儿童期(2岁~12岁):可由婴儿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,皮损多发生在肘窝、腘窝、腕屈侧(指腕部手背那一面),也可见于颈部、面部及眼睑。皮损呈暗红色,渗出较婴儿期轻,常伴有抓痕,久之形成苔藓样变,若瘙痒仍很剧烈,可形成“瘙痒-搔抓-瘙痒”的恶性循环。
青少年和成人期(12岁以上):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,好发于肘窝、腘窝、颈前等,也可见于躯干、四肢、面部、眼睑。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,有时呈急性、亚急性湿疹样改变,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。瘙痒剧烈,皮损周围可见抓痕、血痂、鳞屑、色素沉着等。
伴随症状:
干皮症相关症状:皮肤表面粗糙,有细屑及皲裂。
掌纹症相关症状:较常见,表现为手掌、足底纹理粗乱。
白色皮肤划痕症:用钝器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用适当的压力划过,15秒后出现血管收缩反应而呈现出白色的划痕。一般在皮损部位或下肢容易出现。
Hertoghe症:指在眉的外半侧眉毛稀少或缺失,可能与摩擦、搔抓有关。
眶下皱褶:指双眼下眼睑下方的皱褶,偶也见于单侧。可能与眼睑皮炎有关。
眶周黑晕(眼周发暗):指眼周有棕色或灰色阴影,可能由于结膜炎或眼睑皮炎,瘙痒搔抓等因素造成的炎症性色素沉着。
低发际:某些特应性皮炎患者可出现额部及颞部发际变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