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,好发于面部,常伴有皮脂溢出。本病有自限性,至成年时自愈。
多见于青年,好发于面颊、前额、胸背等皮脂腺较丰富部位。初起可见毛囊口处丘疹,并可挤出淡黄色脂栓,即所谓的粉刺。如毛囊口开放,脂栓因氧化及粉尘所染而呈黑色,称为黑头粉刺。
病因
痤疮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、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有关,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。 皮脂腺的发育受雄激素支配,青春期雄激素的产主增加,使皮脂腺增大,皮脂分泌增多,皮脂通过毛囊口排出到皮肤表面。痤疮患者的毛囊上皮角化异常,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,使毛囊口变小,皮脂不能畅通地排出而淤积在毛囊口,形成粉刺。
症状
多在青春期发病,女性发病年龄常较男性要早,可在月经初潮前半年至一年。损害主要发生于面部,尤其是前额、双颊部、颏部,其次是胸部、背部及肩部。初起为粉刺,有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两种,内含角质素及皮脂。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,为皮色丘疹,钟头大小,毛囊开口下明显,不易挤出脂栓。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,丘疹中央为明显扩大的毛孔,脂栓阻塞于毛囊口,表面呈黑色系皮脂氧化及黑素所致,较易挤出黄白色脂栓。
粉刺可发展为炎性丘疹、脓丘疹或脓疱、结节及囊肿等。炎性丘疹一般为米粒至绿豆大小,有的因炎症较重或人为的抠剥,继发化脓感染,中心有脓头成为脓丘疹或脓疱。结节呈紫红或暗红色,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,亦可较深在而仅能扪及,以后可逐渐吸收。囊肿呈正常皮色或暗红色,呈半球形高出皮面,触之有波动感。结节性痤疮及囊肿性痤疮多见于男性,不易消退。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皮损红肿著明,有明显压痛。愈后遗留萎缩性或增生性的瘢痕。临床上常数种损害同时存在,并以其中一二种为主。 寻常性痤疮的病程慢性,时轻时重,女性常在每次月经前呈周期性的加重。本病有自限性,一般皮损持续数年或至二十四五岁时逐渐缓解而自愈。
此外,尚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痤疮,称为聚合性痤疮,多见于中青年男性,好发于后背、臀部及面颊部。起病缓慢,初起有粉刺、丘疹、脓疱及囊肿等,继之皮损逐渐融合,成为以囊肿为主,囊肿成长梭形或大片状不规则形,触之柔软有波动感,破溃后成为窦道或瘘管,它们在皮下彼此相通,在皮肤上则成为萎缩或增生性的瘢痕。本病病程迁延,时轻时重,常经数年方消退,愈后留下明显的瘢痕。
预防
用温热水或硫磺皂清洁皮肤,除去油腻,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和脂类化妆品。少吃动物脂肪、刺激性食物和甜食,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