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 
  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,是过敏原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、吸入、注射及食入等途径进入机体后,导致异常免疫反应,引发皮肤系列症状的一类疾病。
 
  过敏性皮肤病分类复杂,常见的有湿疹、荨麻疹、药疹、变应原性接触性皮炎及特应性皮炎。
 
  根据变态反应机制可分为四种类型:
 
  Ⅰ型超敏反应:速发型,代表疾病为荨麻疹。
 
  Ⅱ型超敏反应:细胞毒型,代表疾病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。
 
  Ⅲ型超敏反应:免疫复合物型,代表疾病为变应性血管炎。
 
  Ⅳ型超敏反应:迟发型,代表疾病为湿疹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。
 
  病因
 
  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,主要是由各种外源性过敏原进入机体引起异常免疫反应。
 
  过敏原通过皮肤黏膜接触、吸入、食入或注射等途径进入机体,通过一系列反应,产生抗体,使机体致敏。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,免疫系统活化攻击过敏原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,可表现出皮肤症状。当患者脱离过敏原,炎症反应可以缓解或消退。
 
  此外,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、发展,还与遗传性过敏体质、感染、内分泌失调、心理压力、精神紧张等内因有关。
 
  接触过敏:主要有动物性、植物性及化学性过敏原。
 
  动物性过敏原:如动物的皮毛,昆虫的毒毛等。
 
  植物性过敏原:如有些植物的叶、茎、花、果等或其产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,常见者有漆树、荨麻、橡树、豕草、银杏、补骨脂、猫眼草、某些菊科和报春花属、少数瓜果、蔬菜、花粉等。
 
  化学性过敏原:
 
  该类过敏原品种繁多,主要有:
 
  1.金属及其制品如镍、铬;
 
  2.日常生活用品,如肥皂、洗衣粉、洗涤剂、光亮剂、清洁养护产品、乳胶手套、皮革、塑料及橡胶制品等;
 
  3.化妆品,如化妆油彩、染发水、香膏等;
 
  4.外用药物,如汞剂、碳胺类药、抗生素软膏、清凉油等;
 
  5.杀虫剂及除臭剂;
 
  6.各种化工原料,如汽油、油漆、机油、染料等。
 
  按照过敏部位又可进行如下分类:
 
  头皮:染发剂、香波、发胶、外用药
 
  面部:染发剂、面霜、香水、外用药、眼镜、花粉、粉尘
 
  口唇:食物、药物、口红、习惯性或偶尔含在嘴里的铅笔头、发卡
 
  颈肩部:首饰、衣物、乳罩带
 
  眼部:化妆品、滴眼液
 
  耳:化妆品、耳环、外用药、眼镜腿
 
  胸骨上方:项链挂坠、饰品
 
  脐部:皮带扣
 
  腋部:除臭剂、脱毛膏、外用药、衣物
 
  腰部:内衣、泳衣、松紧带、皮带
 
  会阴部:粪尿、卫生巾、清洁剂、药物
 
  臀部:坐垫、衣物、凳子、椅子、内衣
 
  手部:水、洗涤剂、植物、食物、职业接触物
 
  腿部:衣物、浴液、椅子
 
  足部:鞋、袜、外用药
 
  全身性:衣物、浴液、外用药、按摩乳
 
  吸入过敏:如吸入花粉,还有毛茸玩具、尘土里的螨虫。
 
  食入过敏:以鱼虾、海鲜、蛋类、牛奶、豆制品多见,其次是植物性如草莓、菠萝、芒果等。
 
  注射过敏:如注射血清疫苗或某种药物可出现过敏反应。
 
  症状
 
  过敏性皮肤病典型表现时各种类型的皮疹,伴不同程度的瘙痒、刺痛、红肿等。临床上常见为荨麻疹、湿疹、接触性皮炎、药疹、特应性皮炎。
 
  湿疹:
 
  临床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,如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渗液、结痂、浸润、皲裂等。湿疹易反复发作,自觉瘙痒明显。按病情分为急性、亚急性和慢性湿疹。
 
  急性湿疹:起病急,发展快,皮疹广泛而对称,以红斑、丘疹、水疱为主,边界一般不清楚。
 
  亚急性湿疹:可由急性湿疹进展而来,也可以初发即为亚急性湿疹。皮损以丘疹、鳞屑、结痂为主,仅有少数丘疱疹、小水疱及糜烂,自觉症状为剧痒。
 
  慢性湿疹:可因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而来,亦可开始发病即表现为慢性湿疹。皮损为淡红色浸润性斑片,明显肥厚,皮沟和皮野均扩大,呈苔藓样改变,边界一般清楚。
 
  荨麻疹:基本损害为风团,短时间内皮肤出现多处风团,逐渐扩大,并可互相融合成巨片状皮疹。边界清楚,风团稍高起,呈淡红色或鲜红色或苍白色,伴程度不等的瘙痒。急性者一般24小时内消退,慢性者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。
 
  药疹(药物性皮炎):
 
  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药疹,据临床统计,抗生素类、磺胺类、镇静类及退热止痛类药物引起者占药疹的3/4左右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临床可表现为多种类型。
 
 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:一种常见的类似麻疹或猩红热的全身性药疹或充血性红斑,也可伴出血疹,伴瘙痒和程度不等的全身症状如发热、白细胞升高、肝肾功能损害等,病程0.5~1个月左右。
 
  固定性药疹:并不多见,发病部位固定,多为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片,中心可以起水疱,数量为一个至数个或数十个不等,面积可大可小,多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、四肢皮肤及会阴部,病程1~2周。
 
  荨麻疹型药疹:皮疹为风团样,青霉素、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易引起此型药疹。常伴有血管性水肿、发热、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。
 
  多形红斑型药疹:临床常见,多形红斑型以多形性皮疹为主,包括红斑、水疱、风团样等,症状相对较轻。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比较重,皮疹广泛可累及黏膜,常有发热、白细胞升高、肝肾功能受影响等全身症状。
 
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:早期表现为严重的固定型药疹或重症多形红斑,可发展成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,可累及全身皮肤,黏膜常溃烂,全身症状明显,可伴发热,影响肝肾功能及合伴心肌炎、肺炎的机会较多。此型药疹严重,死亡率高。
 
  其他:比较少见的包括红皮病型药疹、紫癜型药疹、结节性红斑型药疹、湿疹样型药疹、银屑病样药疹、痤疮型药疹、天疱疮样药疹、类天疱疮样药疹等。
 
  接触性皮炎:
 
  接触性皮炎常有明确的接触史,多发生在暴露部位,发疹部位与接触部位基本一致,皮疹多为急性改变,以红斑、水肿、水疱为主,除去病因后,皮疹能消退。
 
  症状的轻重与接触物质的性质、浓度,接触时间的长短以及机体的敏感程度有关。如接触物刺激性大、浓度高、接触时间长,机体的敏感性高,症状则比较严重,且呈急性改变;若接触物的刺激性小、浓度低、接触时间短,机体敏感性较低,则临床症状轻。
 
  日常生活中可见如下变型:
 
  化妆品皮炎:接触新的化妆品或染发剂后,接触部位出现红肿、丘疹、丘疱疹,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,甚至泛发全身。
 
  尿布皮炎:尿布更换不勤、尿布材质不佳,可导致婴儿的会阴部、腹股沟及下腹部,大片潮红,亦可发生斑丘疹和丘疹,边缘清楚,皮损形态与尿布包扎范围一致。
 
  特应性皮炎:
 
  具有遗传倾向,与过敏性体质有关,常伴有血清IgE增高及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、过敏性结膜炎等。
 
  患者皮肤症状呈湿疹样,不同的年龄组在临床上有其特殊的表现。皮疹可以自行缓解,也可反复发作。
 
  临床上一般分为3期:
 
  婴儿期: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生,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表现,好发于面颊部及额部。
 
  儿童期(2~12岁):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,好发于四肢屈侧,特别是肘、腘窝;或呈痒疹状,则好发于四肢屈侧。
 
  成人期:皮损与儿童期类似。
 
  过敏性皮肤病,症状轻微者,及时脱离过敏原,一般可快速缓解。但若不能明确过敏原并未及时脱离,过敏症状可能持续存在,须及时就医。有时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如过敏性休克,须紧急就医。
 
  预防
 
  尽量明确过敏原,如对食物过敏,如屋尘、尘螨过敏,可以减少到灰尘大的地方。
 
  适度日晒和加强体育锻炼,保持皮肤清洁、湿润,降低皮肤敏感性。
 
  平时要适当控制食用高蛋白及刺激性食物,如鱼、虾、酒、浓茶、咖啡和辛辣食物。
 
  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,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,同时要尽量穿棉质、柔软、宽松的衣服。
 
 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常识性问题,增加防护措施,如刚装修的房屋要隔一段时间再入住,中午紫外线强时尽量少出门,对日光敏感者出门时要注意加强防晒措施等。
 
  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,正常规律的生活起居,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精神紧张,情绪波动或抑郁。
 

过敏性皮肤病

简介 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,是过敏原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、吸入、注射及食入等途径进入机体后,导致异常免疫反应,引发皮肤系列症状的一类疾病。 过敏性皮肤病


预约挂号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