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体癣是指发生在人体除头皮、毛发、足部、手部、甲板和腹股沟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。
感染常局限在角质层,并常发生在暴露部位的皮肤。皮肤可出现丘疹、丘疱疹和水疱等损害,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。
体癣有一些特殊临床类型,包括难辨认癣、深在性体癣、叠瓦癣和结节性毛囊周围炎。
难辨认癣: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,可使皮损不典型,形成“难辨认癣”。表现为鳞屑较少,和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界限不清,边缘不隆起,中央可见脓疱、水疱,无自愈倾向,部分患者瘙痒比较明显。
深在性体癣:是由于机体对皮肤癣菌的过度炎症反应所致(类似于头皮的脓癣),可以表现为肉芽肿性或疣状损害。
叠瓦癣:是由同心性毛癣菌引起的慢性浅部皮肤真菌感染。表现为同心性环状圈或者板层样鳞屑性斑片,一般不累及毛囊,少数患者可自觉瘙痒。
结节性毛囊周围炎: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,其特征是毛囊周围脓疱或肉芽肿,皮损可以是广泛或是单一的,甚至表现为持久的肉芽肿反应。
病因
体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,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。
体癣可以在人与人、动物与人、污染物与人以及人体不同部位之间传播。肥胖、多汗、经常穿紧身衣服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等可能易于患病。
存在以下因素者,患体癣的风险较高:
1.肥胖、多汗者;
2.居住在湿热地区;
3.经常穿不透气或紧身的衣服;
4.与存在感染的人或动物有密切接触,或共用衣服、床上用品或毛巾等;
5.自身患有手足癣或甲癣等真菌感染;
6.参加以皮肤接触为特征的运动,如摔跤;
7.患有糖尿病、慢性消耗性疾病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。
危害
体癣具有传染性,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,也可通过自身接种感染。
1.直接接触体癣患者的皮损而感染,或接触有皮肤癣菌感染的动物。
2.接触体癣患者污染的毛巾、衣服或床单等。
3.通过自身的手癣、足癣或甲癣等蔓延而来。
症状
皮损以丘疹、丘疱疹、水疱和境界清楚的红色鳞屑性斑片为主。常发生在暴露部位,如躯干、手臂;病情严重时,皮损可能会广泛分布,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。
皮损开始为红色丘疹、丘疱疹或小水疱,然后形成红色斑片,上面覆盖有鳞屑。皮损和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界限清楚,由中心向周围蔓延。
随后皮损中心逐渐消退,而边缘仍呈活动性,隆起并继续向外延伸扩展,形成环状或多环状斑块。多个斑片可能会相互融合,偶尔可出现脓疱。
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,严重者可不断搔抓皮肤而引起继发性皮损,局部皮肤表现为湿疹样或粗糙肥厚。
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尽早到医院就诊:
1.皮肤大范围出现红色丘疹、丘疱疹或小水疱。
2.严重瘙痒影响日常生活。
预防问题上需要日常注意以下几点:
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:在运动或大量出汗后立即淋浴;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衣物等个人物品;不用游泳池、浴室等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。
穿舒适的衣服:穿宽松、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,尽量避免穿紧身衣。
其他:
1.对手、足、甲癣应及早诊断,积极治疗,减少自身传染的可能性;
2.避免接触患病的宠物和牲畜;
3.发生接触式运动后及时洗澡。